博体app官网下载
  • 首页
  • 博体app官网下载介绍
  • 产品展示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新闻动态你的位置:博体app官网下载 > 新闻动态 > 全球第一个自然消失的国家
    全球第一个自然消失的国家
   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9:33    点击次数:158

    世界上第一个自己“主动退出历史舞台”的国家,可能真要出现了。

    不是被外敌打垮,不是被自然灾害摧毁,而是因为这个国家的年轻人,集体做了一个最安静、最致命的决定——不结婚、不生娃。

    这个国家,不是别人,正是韩国。

    刚看到一则数据,2024年韩国新生儿只有23.83万,相当于每天全国只新增653个宝宝,堂堂一个大韩民国,每天新生儿数量,居然还没首尔地铁早高峰的乘客多,更震惊的是韩国2024年的总和生育率跌到了0.75,全球垫底,稳坐倒数第一。

    这是个什么概念?

    也就是说,平均每对夫妻连一个完整的孩子都生不下来,50对夫妻生下来只有37.5个孩子,往后再看更吓人,三代之后,可能只剩14个人;再过一代只剩5个;第五代可能只剩孤零零的1个人。

    要知道,一个国家想维持人口稳定,生育率起码要有2.1,韩国现在这数字,连门槛的一半都不到。

    这事儿魔幻就魔幻在,韩国政府从2005年就开始砸钱催生,前前后后撒了上千亿美元。

    现在生个娃补贴50万人民币,比我老家彩礼都高。

    可,结果呢?

    生育率从1960年代的6.0降至2024年的0.75,这就像给漏气的轮胎打气——这边拼命打气,那边使劲漏气。

    若继续维持此趋势,韩国将在100年后,自然消亡。

    那么,韩国年轻人,为何不想生娃了呢?

    世事洞穿,关注新川。

    这期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。

    实话实说,这个话题我去年聊过,但没聊透,那次我主要围绕着生活压力、高昂房价、教育成本三个方向聊的,这次我准备换个视角,再来聊聊这事。

    感兴趣的朋友,可以去看看我去年聊的这个话题,不想看也没关系,我这里简单总结一下,我上次的内容。

    韩国的生活成本已经高到离谱。

    菜价比中国贵2到4倍,水果和肉类是2到5倍起步,也就是说在中国15块一斤的猪肉,在韩国能卖到75元一斤。

    房价更离谱,在首尔、釜山买个小破房,得掏空六个钱包,还得背上几十年贷款。更惨的是韩国没啥“新一线城市”能分流,除了首尔和釜山,其他城市根本接不住年轻人的发展,完全内卷到极致。

    反观中国,除了北上广深之外,还有成都、杭州、西安等新一线城市可以让年轻人分散压力,生活选择也更多。

    生育和教育更是个黑洞。

    韩国家长每年要把近一半收入砸在补习班上,小学生平均每周补课15小时,首尔江南的大峙洞补习街,一年就卷出170亿人民币。但你努力一整年,能上首尔大学、高丽大学、延世大学的机会只有1%。

    这套“补课-升学-就业”的游戏,不仅贵,而且还特难赢。

    更离谱的是,养一个孩子到18岁,要花3.65亿韩元,差不多190万人民币,普通家庭根本扛不住。

    所以对年轻人来说,生孩子不是未来,是一笔巨额债务,还可能打断自己的人生。

    我常说,世间所有事物的发展,都遵循着经济逻辑论和源头论,一样的道理,韩国年轻人不生娃,不可能就只有以上三个原因那么简单,这事属于一整套社会系统出了问题,复杂程度不亚于人类历史上,那些大规模的社会变革。

    这期我就换个角度,再分析分析韩国生育率下降的原因。

    首先跑不掉的就是韩国的男女性别对立。

    韩国的性别对立已经离谱到什么程度了?

    这么说吧,你去首尔街头随便拉对情侣问"信不信得过对方",十对有八对会当场吵起来。

   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"你为什么不回我消息"这种小打小闹了,而是上升到"你呼吸都是在压迫我"的魔幻程度。

    2024年,韩国未婚女性里有62%直接表示永不结婚,彻底躺平了。

    再看男性这边,也有一大堆人开始反女权,说现在女人太自私,结婚就是坑。

    一来一回,大家谁也不想靠近谁。

    还有些女权组织更是走火入魔,比如那个叫Megalia的,公开说“消灭男性”。

    更离谱的是政客们把性别对立,当成了选票密码。

    当年文在寅竞选时,强调自己是“女权主义者”以争取女性选民;尹锡悦则高举男权主义大旗,承诺为被冤枉男性平反

    熟知政治的朋友都知道,事物一旦被政治化,就会变味,在这种氛围下,男女之间的基本信任都开始消失了。

    以至于男女对立的状况,已经渗透到了韩国社会的每个角落。

    为啥会搞成这样?

    一方面是传统观念压得人喘不过气,韩国本来就有根深蒂固的男权文化,职场上女的升职难、工资低,回到家还得干所有家务。

    女性当然要反抗啊,结果一反抗就被贴上“极端女权”的标签,大家开始互相仇视。

    另一方面,韩国社会本身太卷。

    工作不好找,机会少,大家都在死拼学历、死拼履历。

    女性这些年靠教育和能力崛起得很快,男的有些受不了,尤其是还得去服兵役的,回来一看岗位都被抢了,心态直接崩掉。

    你抢我机会,我看你不顺眼,你说我歧视,我说你矫情,男女关系就成了负反馈。

    更麻烦的是,媒体天天拿这些东西炒,一点小事就能闹上热搜。比如2021年东京奥运会上,射箭女将安山勇夺两金凯旋,本该是举国欢庆的时刻,却因为一头短发被网暴成"女权分子"。

    更离谱的是同年韩国最大的连锁便利店 GS25,就因为在发布的海报上画了个捏手指的手势,被韩国男性集体声讨"侮辱男性"。虽然女设计师再三解释绝无此意,但公司还是对她进行了处分并公开道歉。

    这种鸡毛蒜皮都能掀起一场网战,说明整个社会已经过于敏感、充满敌意了。

    这样的大环境下,别说生孩子了,连“成家”这俩字听起来都像玩命,至于结婚生娃,就别想了。

    于是乎,韩国出现了四不运动:不恋爱、不发生关系、不结婚、不育儿。

    另外就是韩国的代际资源错配。

    在韩国,真正过得最安逸的不是年轻人,而是那些已经退休的老人。

    65岁以上的人,不仅享受各种医疗补贴、养老金,整个国家的政策基本都在围着他们转。

    就连政府预算都摆得明明白白:老年人医疗补贴占了财政支出的28%,而给育儿这块只拨了4.3%。

    年轻人看看自己每个月交的税,再看看用到哪去了,忍不住都开始调侃:干活的是我,享受的是你。

    可问题是,现在的年轻人日子并不好过。

    房子买不起,孩子养不起,连自己都快养不起了。

    而眼前这帮老一辈,不仅手里资源捏得死死的,还不肯撒手。

    65岁以上的群体,手上攥着全国73%的房产,但你要他们把房子提前过户给子女,却只有12%的人愿意。

    韩国的中年人也很惨。

    45到54岁这批人,平均每人得养2.3位老人,但自己这一代的养老储蓄缺口却高达87%。

    更糟的是,家庭关系也跟着变味了。

    很多年轻人已经开始不太愿意反哺父母,不是不孝,而是觉得“你当年砸钱给我上补习班,是想让我赚钱以后供你养老”。

    家庭关系,已经从亲情变成一种利益交换。

    既然大家都算得这么明白,那“你养我小,我养你老”这个契约,自然也就破裂了。

    慢慢地,不婚不育在年轻人眼里,变成了对这个制度最直接的回应。

    还有两只看不见的手,也在把韩国年轻人,推向结婚生育的对立面,一个是虚拟世界,一个是宗教信仰。

    韩国是游戏大国,整个游戏产业一年干出来200亿美元,堪比一个中型工业体量。

    25到34岁的男性,每天平均打4个小时的游戏,这还只是平均数,重度玩家可能直接把业余时间全给了虚拟世界。

    《原神》《恋与制作人》这类游戏,不光能打怪,还能谈恋爱,有虚拟伴侣系统,做任务还能跟角色约会。

    当算法能精准推送契合对象,当虚拟世界可模拟真实心动体验,人们对恋爱必须走向婚姻、伴侣必须朝夕相处的传统认知,自然产生松动。

    就像移动支付,改变了现金交易习惯,虚拟社交也在重新校准情感连接的尺度。

    于是乎,虚拟世界里得到的情感满足,比现实还真。

    你让这种人出去跟人:约会、谈恋爱、结婚、生娃?

    不如在虚拟世界里搞个结婚来得轻松。

    另外,韩国的宗教,也是一个巨大问题。

    如今的韩国信教人口过半,其中韩国的基督徒比例已经冲到45%,尤其是年轻人扎堆。

    单首尔那家汝矣岛纯福音教会,巅峰时期信徒就高达80万。

    而且教会还成了很多女性的新归属感来源,如今的韩国宗教群体里,有二分之一就是女性教徒,其中天主教女性占比超过60%,新教和佛教的女性教徒,也远远超过男性。

    如果教会的教义正常些还好,偏偏韩国的教会又很奇葩,大多数都是强调个人主义,跟韩国传统儒家价值观形成冲突,使得年轻信徒不再觉得“养儿防老”是义务,他们信奉的是“成功神学”,讲的是“自我实现最重要”,不是“传宗接代才是人生正道”。

    这一转变,把老一辈讲的“生儿防老”这套观念打得稀碎。

    所以说,韩国年轻人不生娃,不是单靠“养不起”这句话能讲明白的。

    他们已经在虚拟世界里找到了情感寄托,在宗教里找到了精神归属,这两个“替代品”不仅填满了生活,还重新定义了什么叫“人生的意义”。

    当科技和信仰都在说“你不一定非要有孩子才能完整”,那自然就没人愿意回去继续扛传统家庭这口大锅了。

    所以啊,如果韩国再不做出根本性的改变,五代归零的生育率,一定会让韩国消失。

    全文完,都看到这里了,不如点个赞再走吧,感谢你的支持和鼓励。



    Powered by 博体app官网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